智順科技「I-DOC活磁波雙向手診儀」
社會組
針炙是中國祖先留下來的珍貴醫療技術。中醫治病之基礎理論,自古至今幾千年發展下來流傳「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真理。中醫認為,此處疼痛則是此處不通、阻塞產生疼痛,彼處疼痛則是彼處不通、阻塞產生疼痛,採取一定的治療方法,將不通之病區、部位打通,阻塞和淤阻消除了則疼痛消除。所以,在臨證中,經脈不通則疏通經脈,血脈不通則活血祛瘀,氣機不暢則調整氣機,運化失調則疏調腸胃等等。
針刺法萌發於新石器時代。當人們發生某些病痛或不適的時候,不自覺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銳的石器按壓疼痛不適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狀減輕或消失,最早的針具:砭石也因之而生。後來針具逐漸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到現在用的不鏽鋼針。
灸法的起源與為的發現和使用有著密切的關係,當身體有某種不適時,用以去烘烤得以減輕,繼而用各種樹枝作為施灸工具,逐漸發展到艾灸。
針灸治療方法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其學術思想也隨著臨床醫學經驗的積累漸漸完善。
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論述了十一條脈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現和灸法治療等,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
《黃帝內經》、《靈樞經》、晉代《針灸甲乙經》皆記載有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經別以及與經脈系統相關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等,並對腧穴、針灸方法、針刺適應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詳細的論述。
智順科技「I-DOC手診儀」便是運用現代化科技,結合中國五千年來所累積的豐富傳統中醫針灸治療臨床經驗,把人體手掌的穴點,運用中國五千年來所累積之針灸經驗與技術改良並構成人體的電路迴路;並以活磁波作用於人體,為激發人體經絡的能量,用刺激穴道打通經脈,同時達到預防及保健的效果。
當人體器官感到不舒服時,異常的生物電會沿著經絡反映到手穴上產生刺痛感,藉由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作為測知身體狀況的指標,探測潛伏於體內的問題,經過適當的電刺激後打通人體經絡,疼痛感會逐漸消失,也就是中醫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原理,同時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提升免疫力、平衡身體機能,達到預防及保健的效果。I-DOC除了能準確地偵測自身的健康狀況外,同時進行調理的儀器,是一項具有突破性、科學性及實用性的跨時代保健產品。
該產品特色具「偵測及調理」雙重功效,非侵入式、無副作用、使用安全,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居家保健全家適用。搭配多年研究之專用手穴圖對照,容易且準確的偵測經穴位置。獲得國際性多國醫療器械資質認證:包括美國FDA、中國CFDA、韓國KFDA、歐盟CE、台灣衛福部醫療器材許可,以及多國專利:美國、德國、中國、台灣、韓國等11國產品專利,可準確探測經穴之位置,刺激穴道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作為,測知身體狀況的指標。配合專用手穴圖,運用磁波刺激穴位打通經脈,達到與針灸相同之功效。
本產品操作簡易,依循簡單的手穴對照圖,易看易懂,適合全家使用。攜帶方便:適合隨身攜帶使用,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數位化顯示:數位化螢幕顯示時間及強度,可自我微調適合之強度。使用3顆4號電池,旅行出外一機在手,如同一位隨身的醫師,帶著健康趴趴走。
另外智順科技公司,在大陸各地區長照及醫療院所及中國醫藥大學復建中心也提供「中低週波治療儀」,運用中低週波電流刺激肌肉,讓平時難以運動到的肌肉部位,受到刺激產生收縮運動。藉此增加肌肉的細胞,促進新陳代謝並增加人體的代謝量,以求達到塑身運動及肌肉鍛煉之效果。
另一款「負電位治療機」是把人體傾向酸性不健康的血液,透過人體所能負荷的極高電壓,將血液改善成弱鹼性健康的血液的一種療法。衛生署認定本產品可減輕肩膀僵硬、頭痛及慢性便秘等症狀。
![](/kindeditor-4.1.3/php/../wss_editor_upload/image/20161229/中低周波治療儀.png)
![](/kindeditor-4.1.3/php/../wss_editor_upload/image/20161229/負電位治療儀.png)
中低週波治療儀(圖左)、負電位治療機(圖右)